2012年7月6日 星期五

國民教育教「國民」


步入七月時份,圍繞新政府班底的話題不絕於各界媒體,尤以新任教統局局長吳克儉及其主持的德肓及國民教育科為最,在僅僅一個星期內己頻頻見報。宮方宣稱推行該科目能有助學生認識祖國、加深國民身份認同及為培養良好品格等等。然而,各界對該科目的推行目的均爭議不斷,認為它是一項「洗腦」科目。對此,筆者認為,姑且不論其推行目的,它所對應的目標受眾(學生)卻己經是一種教育錯配。


早於數日前的七一遊行中,一班主要由「90後」中學生組成,名為「學民思潮」的團體己參與其中,在到達民陣原定的遊行路線終站(新政府大樓),繼續遊行至中聯辦以表達堅拒德肓及國民教育科的訴求。也許有人會心生疑問:「是何種信念支撐這批學子徒步如斯之久?」這其實是屁話。硬要說的話,那是因為這批學生身在其中,留意校中師長的言行動向有漸趨「和諧大同」之感,故奮起頑抗那「吃人」的國民教育科。


而在七月二日時,局長與姓特首等人到屯門友愛社區中心參與公衆論壇時,該學生團體亦有到場抗議。他們只是在論壇中斷後才魚貫湧向姓特首的身邊訴說反對國民教育的意願,但卻遭到一批身份不明的人士(有說街坊)不斷以「無恥」等短語指責。


筆者其實不解這批人所說的「無恥」是什麽意思。因為這批學生表達自己的訴求?他們連基本的詞用句也不懂,左一句「無恥」,右一句「混蛋」是謂之不懂中國語言而濫用詞語;暴烈的情緒及毫無論據的說話則表明他們缺乏教養內浛。


在此場景中,學生團體與那些群起批鬥他們的「街坊」無疑是形成了強烈對比。前者手執理據而作和平抗爭,舉牌示威;後者則以「空洞」言語來護主,缺乏思考。熟對熟錯,常人其實己一目了然。那麼,在兩者之間,哪個該接受國民教育呢?


縱使近日於網上瘋傳,己被証實由教統局資助出版國民教育手冊內容是偏坦於中方的,但筆者認為該手册對於教育上述事件中的「街坊」仍是有一定程度的幫助。因他們「其實不明白」,不明白自己在幹甚麼,也絲毫不明白中國的內部國情。


看着那批「街坊」,你實在是不難察知他們屬中國傳統「國民」當中的表表者,對事物不知不解而又固執守舊。你說應該取消德肓及國民教育科?筆者卻說『,這科目無疑是有必要推行的,對眾「街坊」而言。』


教統局可考慮印製大量國民教育手冊,並將之擺放在全港的社區中心以教育相性良好的「國民」。除此之外,當局亦可定期於各社區中心播放一些教肓片。在適當時候於社區中心播放一部「國民的偶像」來教肓「國民」,也許當局還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