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2日 星期三

縮地

 時近九月中,氏政府延續其焦頭爛額的局面,這邊廂有關國民教育的爭論似完未完,那邊廂新界東北規劃的戰火依然不絕。對於前者,相關文章亦己充斥於大量報章,故筆者亦不打算再度著墨。反倒是新界東北規劃的問題一直不如國民教育般引人注目。其實土地規劃問題一直存在,只是相關的反對聲音太散亂,亦多涉及市民所習慣的意識形態之中,故令其失色於人前。基於此,筆者希望借此劣文喚醒更多人對土地規劃的關注。
 
眾所週知,新界是根據政府於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而以99年限期租借於殖民地政府的。而這片士地最大的特点是其多平原、山丘乃至小河徑流等等。在當時而言,這片土地對英殖民政府是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作為糧食供應用地等。
 
至於新界鄉郊及保育的用途則算是一個前人始料不及的結果,可謂之一個額外的獎賞。所謂的保育概念亦是於近代出現。記憶所及,殖民政府直至二次大戰後才有制訂相關措施,諸如以時任港督為名的麥理浩徑等。可見,在當時起,環境保育的勢頭漸盛。
 
然而,隨着時間推移至今,有關新界的問題愈發嚴重,先有對城巿人不公的丁權制度,後有發展商聯同政府強行收地建屋的問題。最為使人擔憂的是前者跟後者是一個因利益而生的因果關係。如早前網上獨立媒體披露出發展商以四十萬買取一個丁權便是一項力証。也許有人會問:「原居民又怎會出賣自已的故土?」對此,筆者也並無異議,假如他們仍是「原」居民的話。奈何事實上,有一定數量的「原」居民早於孩童時己隨父輩移居內城區或是移民,對該社區的脈落完全脱勾及缺乏認同。故當發展商聯同政府祭出諸如「丁權四十萬」的技倆後,他們便不知就裏的將自身權利出售,不明此舉會損害該區原有的社會生態。
 
舉個例子,政府已把位於新界西的八鄉錦田強定為住屋規劃用地,將區內10公頃的發展為私人住宅。發展局於早前已通過區議會、鄉事會來作象徴性公眾諮詢,及後又邀請港鐵在附近100公頃的進行研究。現如今在西鐵錦上路站沿線,乘客己可見一排排掛有發展商紅旗待建樓宇,足見官商勾結之烈。
 
而今次政府大肆推行新界東北規劃則是一項無視民生的極致。在此計劃中,上水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輦三區將會被政府發展為新巿鎮,且大部份預定發展的土地均是用作私人物業用途,無疑是配合北京政府於2008年發表的《珠三角發展規劃綱要》,讓內地(富裕)人口融入香港,鞏固所謂的「深港半小時生活圈」。此舉實無助於本地居民置業,而是推高該區附近的日用品物價,讓貧者的生活更形困苦。
 
當然,除計劃的內容外,政府的處事手法亦是導致是次土地規劃爭論較以往嚴重的原因。早在計劃的公眾諮詢初期,政府已刻意將諮詢文件隱藏,只有沙田北角辦事處放有相關文件,令新界東北居民難以查閱。及後又進行假諮,未有容讓居民進入諮會場。如斯作法,是漠視市民對該計劃的反感,實如「背向民眾說亮話」一般。
 
然而,要知道政府的進逼行徑亦與民眾脱不了關係。假若巿民以往不是習慣於巿場意識形態,讓從前的反土地規劃運動出師無名,政府也不會貿然領旨強推新界東北規劃。
 
如上所說,保衛本土家園,抗衡無理土地規劃的重任已不在氏族「原」居民手裏。要促使政府取消新界東北規劃,已發展新市鎭居民的協力是必不可少的。這不是甚麼極端民族主義,而僅僅是一眾基層百姓在香港土地的陜縫間所作出的吶喊。




延伸閱讀:
http://www.facebook.com/#!/defendntnorth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